第一卷:默認 第23章 家人的認可
王貴蘭已經做好了吐的準備,可等到吃到嘴裡後,臉色就變了樣,嘴巴裡嚼個不停,話說的也含含糊糊。
“這麼好吃的東西,咱們怎麼今日才知道,以前白瞎了多少東西。
”
李亦芹認同地點了點頭,“可不就是,想想以前扔掉的那些個豬下貨,當真讓人心疼。
”
“一會兒我把做法教給大嫂,這樣以後就不會浪費了。
”
王貴蘭再次對張覺夏刮目相看,“夏兒啊,你真打算把做法教給你大嫂?
”
“那是當然,你們吃起來也方便不是。
這些個豬下貨我沒花一文錢,人家賣肉的送的,以後家裡人饞肉了,又不想多花銀子,就可以吃豬下貨。
不過,這東西就是收拾起來麻煩。
”
“想吃好東西,又不想花銀子,還嫌麻煩,那就真沒招了。
夏兒,你直管告訴你大嫂,怎麼做的就成了。
”
張覺夏沒有隐瞞,豬下貨怎麼洗的,加什麼香料鹵煮的,一口氣告訴了王貴蘭和李亦芹。
王貴蘭很是認真地看着李亦芹,“芹兒啊,你是咱們家的長子長孫媳,夏兒說的這個方子,可千萬不要往外說啊!
平日裡咱們打打牙祭也就罷了,免得被有心人拿了去。
”
李亦芹拍了拍胸脯,“奶,我心裡明白,就是夏兒教的打絡子的技藝,我也不會往外說的。
”
“你們都是好孩子,為了咱們老葉家越過越好,可要一條心啊!
”
張覺夏沒有遮着掩着這事兒,也是想着,豬下貨這東西收拾起來麻煩,她也沒打算用來掙銀子。
至于以前她看的小說裡,拿着這個方子去酒樓換銀子,她覺得這事兒,好像行不通。
這裡的人也不是傻子,人家行家吃上個一二回,怕是也琢磨出來,你怎麼做的了。
至于清洗,也就是個功夫活。
多試幾遍,也能把豬下貨洗幹淨。
至于李亦芹信誓旦旦的話,她也信了個七八分。
畢竟這裡的人,嫁雞随雞,嫁狗随狗的觀念,已深入人心。
張覺夏做飯的功底還是有的,原主也是手腳麻利的那種人,很快飯就做好了。
葉北修他們順着香味也進了家。
葉北山笑呵呵地說道,“弟妹這是做了什麼好飯,在地裡就聞着香味了。
手裡面的鋤頭也拿不動了,就想着吃好吃的了。
”
李亦芹嗔了他一眼,“就你惦記着好吃的,不好好幹活。
”
葉北修看着他們兩人的互動,隻是樂呵一笑,便幫着張覺夏搬桌子,端菜了。
家裡隻他們兩人時,在廚房裡湊合湊合就行了,可今兒多了四個人,廚房裡萬萬擠不開了。
菜上齊,玉米面饅頭端了上來,大家就坐在桌子上吃起了飯。
王貴蘭力推豬下貨,讓葉季順和葉北山多嘗一嘗。
葉季順倒是覺得張覺夏做的魚,沒有魚腥味,也好吃。
葉北山則認同王貴蘭說的話,認為豬下貨好吃。
他得知張覺夏已經把做法教給李亦芹時,放下筷子,鄭重地向張覺夏道了謝。
他這一舉動,弄得張覺夏倒有些不好意思了。
葉北修在前面替張覺夏擋着,“大哥,你就别對着我媳婦文绉绉的了,我媳婦已經把方子教給了大嫂,你應當和大嫂多說好話,到時讓她給你做。
”
“你這話說的,我理應謝謝你媳婦。
要是沒有你媳婦,大家能知道這玩意這麼好吃。
”
王貴蘭拉扯着葉北山坐了下來,“好吃的也堵不上你的嘴。
”
作為一家之主的葉季順,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。
北山媳婦本是他點頭後娶進門的,進門後又勤快,性子也好,唯一的遺憾,就是進門二年,肚子沒有動靜。
不過,子孫緣是講究緣分的,他心裡面也沒怎麼着急。
可北修媳婦,是迫不得已才娶進門的。
這麼心靈手巧,讓他有些意外。
他幫着北修在外面開荒時,北修給他說的那些話,他越發覺得北修當時的堅持是對的。
葉季順平日裡話很少,今日他主動說起了話,“北修媳婦,北修娶了你是他的福氣,以後這小子要是有膽子欺負你,我和你奶第一個不饒他。
”
葉北修委屈地看向王貴蘭,“奶,我才是你和爺的親孫子。
”
王貴蘭的大巴掌毫不留情地呼了過來,隻是輕輕放下,“臭小子,你爺爺的話,就是我的話。
”
葉北修得意地給張覺夏眨了眨眼。
自己的媳婦被家裡人認可,他心裡很高興。
吃飽喝足,葉季順又帶着兩個孫子去開荒了。
老爺子老當益壯,嘴裡面喊着,老宅那裡也要開些荒。
到時摸索着種些地,省得再讓自己的子孫們,過那種把腦袋别在褲腰帶的生活。
李亦芹幫着張覺夏把外面的菜地刨完,又把碎石子挑出,整個土塊敲碎後,這才和王貴蘭回的家。
家裡鹵煮的豬下貨,剩下的也不多了,張覺夏也沒有讓她們拿。
天都黑了,葉北修才進了家。
張覺夏看了看他身後,“爺和大哥他們呢?
”
“他們已經回家了,爺說有空再來幫忙。
”
“那怎麼好意思再麻煩他老人家。
”
“他自己樂意的,他老人家說是在咱們這裡學了學經驗,過幾天就帶着大伯和三叔他們開荒。
爺他有些懊惱,他認為他要是早有開荒的意識,我爹就不會丢命,我的腿就不會瘸。
”
“爺真是這麼說的?
”
“嗯。
”
張覺夏拿着一塊手巾,幫葉北修拍打着身上的塵土。
“咱們也是因為你的腿才想的這麼個法子,你想一想,家裡面都是打獵高手,一年掙的銀子買糧吃,也吃不完,頓頓飯還有肉吃,這是多少人怎麼努力也都達不到的高度。
再說了,咱們這山地,種糧收成不高,倒不如打獵,日子過得自在。
”
“咱爺說他年輕那會兒就覺得打獵,日子過得自在。
誰讓他買地、種地,他就給誰急。
等到我爹受傷去世後,他想過開荒種地。
可家裡面一大家子人,都等着吃喝。
他沒有精力,也沒有銀子。
現在他上了年紀,就想着一家子平平安安,不再擔驚受怕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