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:默認 第399章 翠柳莊
張覺夏也并未感到失落,可能高興也是想着,多留給自己一些想想的時間吧!
“李樂,明天我還要出城一趟,假如高興來找我,你就告訴他,讓晚上一天再來。
”
“知道了,東家。
”
李樂欲言又止。
張覺夏催促他,“有什麼話你就說,别在我面前吞吞吐吐。
”
“東家,我總覺得這個高興掌櫃有點問題。
”
“有什麼問題?
”
“那天在咱們鋪子裡,他特别像個娘們。
咱們鋪子裡的東西,他挨個都試用了一番。
中午坐在一起吃飯,我都聞着他身上有股子香味。
且他還問了我一些問題,問的那問題,特别的細,有些我都不能說,就給他打個哈哈,圓過去了。
東家,你可要小心他一些。
”
“知道了,你倒是觀察的挺細緻。
”
李樂被誇,嘿嘿一笑,“這些都是我爹教我的,他說當了掌櫃的,就得眼觀四方,耳聽八方。
”
“不錯,你爹确實是個優秀的掌櫃。
平日裡多和他學着一些,有什麼不懂的地方,你就多問。
”
“多謝東家。
”
張覺夏跑了一天,也是累了,也沒等葉北修,就早早地躺下了。
躺在床上,她就在想明天要做的事,想着想着也就睡着了。
次日醒來時,葉北修已離去,給她留了字條,讓她務必吃早飯。
張覺夏簡單吃了幾口早飯,就叫着林遠出門了。
李映月已經在李府的大門等着了,她見張覺夏的馬車來了後,提起裙擺就上了馬車。
“姐姐,可真是謝謝你,沒有想到,今兒一大早,我就收到了沈家給我的信。
沈老夫人真是太好了,她山上的黃桃熟了,管事的問我把黃桃送到哪裡。
原本我是想着,過幾天,讓你陪着我去清風城拉黃桃的,結果人家給送來了。
”
“那敢情好,等你做好了黃桃罐頭,别忘了給沈老夫人送去一些。
”
“那是一定的,到時你陪我一起去。
”
“我要是有時間,就陪你去。
”
林遠駕着馬車到了翠柳莊,這次張覺夏和李映月沒有被冷落,已經有幾人在莊子外面,等着她們了。
“見過東家!
”
隻見一位年老的長者,帶着中年漢子跪在了地上。
張覺夏連忙上前把人扶起,“可使不得,快快請起。
”
年長的長者雖很是吃驚,可還是站了起來。
張覺夏笑着說道,“想必你們也已經聽說了,我是你們的新東家張覺夏。
”
“在下是翠柳莊的莊頭柳濤,這兩個是我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,柳洪和柳冰。
這幾個是我的侄兒,柳葉、柳浩、柳風、柳雨。
”
“東家好!
”
幾個漢子齊刷刷地向張覺夏彎腰行禮,她伸手示意他們起身。
“柳莊頭,能不能給我好好介紹一下咱們這個莊子。
昨兒,時間太過匆忙,我也沒來得及看看。
”
“東家請!
”
柳濤這才指着李映月問道,“東家,這位貴人是?
”
不等張覺夏介紹,李映月直接自報家門,“我就是你們隔壁翠竹莊的主人。
”
柳濤微微一愣,很快就恭敬地朝着李映月行了禮,“見過李小姐。
”
“你們不用客氣,今兒我主要是陪我姐姐來的。
所以,你們直接忽視掉我就成了,我姐姐是你們這個莊子的主人,我姐夫呢是咱們順和縣,今年新中的武秀才,因忙着要準備鄉試,就委托我陪着姐姐來咱們莊子了。
”
聽了這話,柳濤幾個人都打起了精神,陪着張覺夏她們進了莊子。
“柳莊頭,咱們這個莊子住了多少戶人家?
”
“東家,總共五十八戶人家。
共三個大姓,柳姓二十五戶人家,李姓十八戶人家,還有王姓十五戶人家。
”
“挺好,咱們相識就是緣分,希望以後能合作愉快!
”
張覺夏的客套話,惹得她身後的幾個漢子,都懵懵的。
幾個漢子想開口說話,被柳濤一個眼神制止了。
柳濤指着前面一戶人家,“東家,前面就是我家,我看大家走的都累了,不如到我家喝口茶水如何?
”
“好啊!
我還真有些累了。
映月,你累不累?
”
“當然累了!
”
“那兩位就跟我走吧!
”
張覺夏被柳濤領進院子,五間茅草房,院子裡收拾的倒是利落,幾個婦人低着頭,行完禮後就去廚房忙活去了。
張覺夏看着他們四面透風的廚房,不由地想起了,她和葉北修剛成親時,也是住的茅草屋,廚房也是這個樣子。
柳濤讓着張覺夏入座,說了兩聲,張覺夏都沒有反應。
李映月在旁邊推了她一把,張覺夏笑了笑,“叨擾柳莊頭了。
”
茶水端了上來,柳濤的大兒子柳洪給大家倒上了水,“東家,李小姐,請喝茶。
”
隻見他笨拙地把水端到了張覺夏跟前,“東家,莊戶人家的茶水也就是解渴,請您不要嫌棄。
李小姐也是。
”
張覺夏接過後,喝了一口,“如此甘甜的茶水,我怎會嫌棄呢!
”
張覺夏一飲而盡後,問柳濤,“柳莊頭,能不能說說,你們是怎麼來到這裡的嗎?
”
柳濤沒有想到張覺夏會問這些,他原本以為新來的東家,無非就是訓一訓話,然後告訴大家按時交租。
或者是漲租,他昨夜已經召集莊子上的人,連應對策略都想好了。
可見這個新東家,是不按套路出牌。
他得小心應對了。
不過,她問的這話,他也沒打算隐瞞,大家怎麼來的莊子。
不就是日子過不下去了,才遠走他方的嘛!
“東家,原本我們的家是在清陵城的墨縣,奈何那一年發了大水,導緻顆粒無收。
不得已,我們隻能出來讨生活。
在逃荒的路上,我們遇到了原東家,是他把我們帶到了這裡。
原本,我們出來的時候,整個村子大約是五十多戶人家,等到了這裡,就剩下二十幾戶人家了。
李姓和王姓人家,也是這個原因,來到了莊子上的。
不過,我們來的比他們早了一些,李姓次之,王姓人家是去年才來的。
我們來到這裡也有五年的時間了.......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