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越1961:分家後,我蓋房屯糧肉滿倉!

第一卷 第333章 砍樹

  李東生看了看衆人,緩緩說道:“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,就得把整個池子都挖開,然後重新夯實地基,再用磚石砌築池壁。”

  “這樣一來,工程量就大了,而且……”

  李東生頓了頓,沒有繼續說下去,但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——這樣一來,他們辛苦了這麼久,那麼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。

  朱大炮第一個拍闆。

  “辛苦辛苦呗,就差這臨門一腳了!”

  “不過,要費不少功夫,而且還得砍些樹……”

  李東生面露難色。

  樹可是寶貝,砍樹比登天還難。

  “砍樹?砍啥樹啊?”

  王大壯撓了撓後腦勺。

  “松樹!”李東生指着不遠處山坡上郁郁蔥蔥的松林,“用松木加固池壁,才能防止凍土再次融化造成裂縫。”

  衆人一聽要砍樹,頓時議論紛紛。

  “這…這能行嗎?砍樹可是要批的啊!”

  朱大炮有些猶豫。

  “批個屁!”

  王老四一拍大腿,“這魚塘要是垮了,咱們今年的收成都泡湯了!我還指着這魚塘翻身呢!”

  “老四說得對!當斷不斷,反受其亂!我去找村長說說!”

  王大壯一溜煙跑了。

  在王大壯的努力下,劉宏最終同意他們砍伐一些松樹,用于加固魚塘。

  消息一出,全村老少齊上陣,你扛鋸子,我拿斧頭,浩浩蕩蕩地向山坡進發。

  砍樹可是個技術活。

  沒有電鋸,全靠手工,一把鋸子,兩個人拉,吭哧吭哧半天,才能鋸斷一棵樹。

  李東生指揮着衆人,将砍伐下來的松木削成木樁,然後用鐵錘将木樁釘入池底,形成一道堅固的支撐。

  “東生哥,這玩意兒真能管用?”

  王大壯一邊揮汗如雨地掄着鐵錘,一邊問道。

  “當然管用!”李東生笑着解釋,“松木本身就耐腐蝕,而且質地堅硬,用來加固池壁再合适不過了。你想想,這凍土再厲害,還能頂得過這松木樁子?”

  王大壯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,繼續埋頭苦幹。

  太陽已然爬上東邊的山頭,村莊裡開始隐隐傳來咚咚的錘木聲,笑罵聲交織其間,倒是有幾分活躍氣氛。

  李東生站在水池邊,穿着件打了補丁的舊灰布棉襖。

  他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,對身後吆喝着,“大壯那邊砍的松木夠了沒?夠了趕緊先運一批過來!”

  王大壯抱着手中的木料,一瘸一拐地從不遠處跑過來。

  “東生哥,這不才運第一批嘛!等等啊,後面還有老幾口幫着收拾!”

  李東生點點頭,朝那邊揮了揮手,“快點啊!大家夥都盯着呢,咱可耽誤不得!”

  不遠處,村裡的婦人們也沒閑着,圍着幾口大缸在火堆旁燒熱水,熱氣蒸騰,她們議論紛紛:

  “哎喲,這些個魚苗也真嬌氣。東生可算想了個主意,聽說用這新砍的松木,池子不但結實了,最底下層還能吸水不崩塌。”

  “哎,魚苗要是活下來,才怪!我們家有個幹塘子都翻毛一回了,池子裂照樣幹燥得失敗。”

  “你們别瞎BB,”朱大炮的婆娘一拍盆沿,“人東生能想出凍土那茬,不那麼糊弄咱窮鄉小夥兒,這活兒得把命今天拼去才好。”

  李東生站在一旁,耳尖自是聽得清楚。

  等到水池邊上堆成了一堆紋理細密的新鮮松木,西明村的一些老漢按着李東生的辦法,拿着工具熟練地刨起了長條狀。

  有的用斧頭劈,有的把鋸拉出悅耳的“吱呀”聲。

  經過幾輪忙活,魚池的底層已經用松木做了加固,清水重新注入後,經過一上午的升溫,這才恢複了一點該有的模樣。

  李東生提了個小桶,将幾尾蔫頭蔫腦的小鲫魚放回池子裡,緊盯着它們直到擺尾遊動的時候,心底才踏實些許。

  旁邊的朱大炮趴在池邊仔細瞅了半天,忽然嘿嘿笑了兩聲:“剛才這魚還跟快沒氣的小鳥似的,東生,咋滴這水溫一熱,它就精神頭兒了?”

  “哎,這你就不懂了吧,”李東生一邊幫着往池裡撒切得細細的草料一邊解釋,“魚是冷血動物,水溫一冷,它們的新陳代謝就慢下來跟不動似的。”

  朱大炮聽得一愣一愣的,随口嘟囔道:“真講究。”

  正說着,村裡的一輛破舊馬車載着滿滿當當的魚苗緩緩駛進來,馬蹄哒哒輕踩過地面,帶起陣陣塵土。

  這是第三批魚苗了,王大壯跑過來喊:“東生哥,來了!”

  李東生頓時精神一震,走到車邊,小心翼翼地揭開覆蓋魚苗的濕麻布,看了一眼車上的幾個大水缸,表情越發凝重。

  卸下缸子後,他看向圍過來的人,沉聲道:“這次分育得更講規矩了。就按我劃定的,把它們分層放,不要亂!”

  朱大炮撓了撓頭:“分層法?啥意思?”

  李東生從工具堆裡拾起木棍,講得仔細:“池子裡分三層水域,溫度、含氧量和泥沙狀況都不一樣。”

  “鲫魚浮在上頭,它喜歡氧氣多、活動方便,活性大;中層最适合養鲢魚,它吃懸浮的微生物,成活率高;泥鳅身子小,底層最奈它折騰。”

  “就算下回再冷,泥鳅也能從泥裡鑽出來。”

  “東生哥,你懂得真多!”

  王大壯還是忍不住感慨。

  都是一個村的,從小一起長大。

  咋東生哥腦子就好用不少?

  李東生笑了笑,心裡卻暗自嘀咕:這可不是我懂,是我上輩子懂。

  重生一回,總得有點優勢吧。

  他拍了拍手上的泥土,說道:“行了,大夥兒加把勁,把這批魚苗都安頓好,我回家吃飯去了,餓得前胸貼後背了。”

  剛轉身走了兩步,就見孫大夫風風火火地過來了。

  “李東生同志,”孫大夫清脆的聲音在人群中格外響亮,“我這兒有個提議,想跟大夥兒商量商量,看看能不能帶領大家夥兒搞點副業,增加點收入。”

  李東生一聽,來了興趣:“孫大夫,啥提議?說說看。”

  周圍的村民也紛紛圍攏過來,豎起耳朵聽着。

  孫大夫扶了扶眼鏡,說道:“咱們村這兒,蘆葦長得多,是吧?”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